kaiyun(欧洲杯app)官方网站·2024 European Cup

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 智慧气象开启“互联网+气象服务”新时代
智慧气象开启“互联网+气象服务”新时代
2015-06-09

天津市津南区气象现代化建设服务智慧城市发展显成效

  6月1日傍晚,天津市迎来入汛第一场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津南区是受此次强对流天气影响较为明显的区县之一。当日下午5点21分,津南区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随后,津南区政府应急办、水务局、建委等以及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通过气象预警信息服务云电话终端第一时间收到了预警信息;一些学校和社区通过LED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第一时间看到了预警信息;设施农业园区的农业科技人员及农户也纷纷收到预警短信和农业生产建议。预警信息几乎在“一键”发出的同时,立刻出现在不同受众眼前。“这些快速、高效传达的气象服务信息,正是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的科技产物,”津南区气象局局长孙治贵说。

  2013年,津南区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之一,积极打造依托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态,加快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政府管理水平,让市民充分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民、利民、惠民。两年来,津南区气象局紧紧围绕地方政府决策、经济生产和公共服务需求,坚持“防灾减灾、服务社会、惠及民生”的服务理念,以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为抓手,利用云技术、互联网+以及新兴媒体建立起一套多方式、广覆盖、无缝隙的智慧气象服务模式,推动气象服务向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转变。

  面向政府决策 快速高效是关键

  2014年年底,津南区气象局建成“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实现了对暴雨、雷电、大风、低温冻害等当地主要气象灾害的实时预警和信息服务。津南区副区长葛汝凯介绍说:“面对突发天气,快速高效地组织应急联动、联防是降低或减免伤亡和损失的重中之重,因此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所在。”

  截至目前,津南区气象局已建成集电台、电视台、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网站、电子显示屏、智能多媒体终端等多种媒介传播方式于一体的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特别是在今年汛期前,为该区气象灾害防御关键部门和所有气象信息服务站安装了基于智能“云”电话的气象灾害预警智能多媒体终端。该智能终端除具有一般智能固定电话的功能之外,还安装基于无线网络的气象预警信息、乡镇天气预报、区域自动站实况、气象卫星云图、气象灾害应急通讯、防灾减灾指南、应急预案查询等智慧气象APP软件,实现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实时到决策领导的办公桌面,为进一步做好津南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向农业生产 智能实用是关键

  随着津南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壮大,农业园区逐步增多,设施蔬菜农机化新技术、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等新型科技手段在津南区大型农业示范基地得到推广试用。津南区气象局积极探索面向涉农企业的“直通式”气象服务,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津南区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平台。该系统实现了将设施农业小气候监测、农作物生长、专家知识决策和未来天气趋势有机融合,区气象局通过该系统可开展设施农业生产在线监测预警和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并可实时通过手机短信和LED电子显示屏为农业园区和农业合作社开展信息服务,得到了用户好评。

  面向公众生活 广覆盖“零死角”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津南区气象局不断拓宽服务途径,力求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广覆盖、无死角。

  截至目前,津南区气象局已建立起集手机短信、电视、电台、报纸、网站、微博、微信、电子显示屏、多媒体智能终端APP等于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发布途径,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不同方式并按需自主选择获取气象预警和服务信息的途径。据了解,为确保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更为直观、快速地送达公众,津南区气象局因地制宜和分步骤地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安装了不同的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实现了气象预报、预警及气象科普知识等各类信息的实时发布与更新。仅去年,区气象局就为全区50%的学校及近30个社区安装了LED显示屏。

  孙治贵说:“今年,津南区气象局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到津南检查工作时对现代化建设及智慧气象服务提出的具体要求,将继续坚持‘互联网+智慧气象服务’的发展战略,坚持气象服务融入式发展,紧贴津南智慧城市建设气象服务需求,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设施和网络建设,将气象信息服务融入到经济发展、应急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充分利用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让气象信息‘走’得更快、更远、更及时。”

                                                                                                                                                                                       ------转自中国气象局